(HK01 2021年12月9日) — 疫情挫百业,改变不少人生活,但同时令生物科技在香港获认同度上升。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第3年举办、由生命科学及生物科技专家和创业家作导师的师友计划,收到约200人报名,除生命科学相关本科生及研究生,今年医科生报名比例有所上升。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执行总监黄槿称,希望透过计划为有意日后投身香港和内地生命科学产业的学生作好准备,乐见医科生报名比例上升。
从基因至医疗服务,新知识和科技不断改变生命科技面貌,一场突如其来又挥之不去的疫情,令大众对mRNA疫苗、RT-PCR测试技术等原来感陌生的生物科技名词渐为人认识。
疫情催生香港发展生命科学及生物科技良机 黄槿:最重要是人才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执行总监黄槿同意,疫情确成为香港发展生命科学及生物科技的良机,显示生物科技及医疗产业发展潜力大,亦见政府投放更多资源在生物科技,香港应把握优势:“最重要是人才,香港优势应该除了可以吸引部分出色内地人才,亦可以吸引外国人才来到,同时要培育本地人才,再吸引投资者长远投资生物科技。”
为期一年的师友计划是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其中一个重点计划,透过来自生命科学及生物科技相关行业的专家、年轻创业家和资深管理层,向修读生命科学或相关学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或个别非生命科学背景的学生提供咨询与指导,每位导师将会与不多于两名学员配对,并定期与学员进行会议,分享经验与成功心得。
名额约80人收200份申请 师友计划明年1月启动
第三届师友计划有超过50名导师及80多名学员,上月底截止报名,共收到200份申请。黄槿透露,当中7成至8成申请人为生命科学及生物科技学生,而医科生报名比例比往年上升。该师友计划现正进行甄选阶段,明年1月19日正式举行启动礼。
50名导师中,包括倍灵科技行政总裁梁立慧、善觅有限公司行政总裁施明耀及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副教授张晓东,他们均认同香港发展生命科技产业最重要是人才,并要改变老师及家长观念,施明耀称:“家长听到子女读生命科技,很自然会问,有前景吗?”
施明耀指,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无论是师友计划还是夏季实习计划,都是改变家长观念的有效途径,更重要是让同学认清是否真的喜欢生命科技领域:“人才是最重要,无论对学员或实习同学,最重要是喜欢生命科技,做导师会讲清楚行业现实,让他们选择好跑道,亦让父母看见有将来。”
创业不等于通往致富道路 导师梁立慧:要将有这些想法的同学拉回地球
梁立慧补充,不少生命科学及生物科技学生会有毕业等于创业、创业就是通往致富道路的错觉,作为导师,就是要将这班想法如像在月球的同学拉回地球:“走入生物科技领域创业,一开始了很难回头,付出比打工多3、4倍,也未必一定成功,要等他们有心理准备失业时怎样处理。” 梁立慧认为要在生物科技领域发展,热情最重要,透过之前两年的师友计划,她见到不少香港学生是有计划、有热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