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 “从零到一” 的科研成果转化
科学探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流程离不开观察、问题探索、设计实验、进行测试及结果分析,无论发现是否重大,实验室的运作都需要有充裕及持续不断的资金来维持。这正正是泰欣资本倍宝孵化器行政总裁、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咨询委员会成员许安颂先生能提供的: “我的工作是在本地大学发掘具潜力、值得投资的新技术,协助他们从零到一,把优秀的科研成果转化落地。” 许先生的公司是一间初创投资公司,背后获内地CRO龙头泰格医药及旗下的泰欣资本美元投资基金支持。
这位私人投资者把香港形容为 “尚未开采的金矿” 。他解释: “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仍然处于发展初期,这意味着有大量的增长空间。我在公司以及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HKLSS)的使命,就是要发掘这些珍宝,并琢成大器,将它们推向市场。”
许先生跟旗下管理的公司合作无间,发现他们现正面临同一个挑战 —— 人手招聘。 “我多希望能在HKLSS的人才库物色具备合适技能的专才。然而,却发现到某些技术层面出现了供求错配。其中一家公司想找精通GMP的专才,但市场上具备相关资历的人选不多。另一方面,香港有许多对生命科技投资感兴趣的学生,但因初创产业尚未成熟,又未能吸纳到这类人才。”
要扭转人力资源错配,着力孕育人才是关键。像以吸引、培育及凝聚香港人才为己任的HKLSS,全年精心策划不同的计划活动,为业界作出贡献。而身为HKLSS咨询委员会成员的许先生深信: “随着HKLSS持续培训人才,人力资源的供求将逐步上升,最终达致平衡,满足市场所需。”
许先生注意到本地人才缺乏实战经验,这或会削弱他们的竞争力。他指出,创业是一个可行的选择: “你定要自己试试,结果要么失败,要么成功。只有亲手去做,才会学到东西,而那些技能是课堂无法教到的。”
对很多人来说,失败乃成功之母,而这谚语很适合去形容许先生的创业故事。他分享道: “我读大学时跟几位教授共同创办了一家公司,当时我什么都不懂,四处碰壁。幸好最后都排除万难,令公司成功上市,这一切都是从经验中学习得来的。”
许先生目前的公司是为初创企业提供资金。有趣的是,失败仍然成为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我预计有不少初创公司会经营失败,但总有一些会成功的,而这些成功者将会成为香港未来的基石。”
除了鼓励要有试错精神,他也强调有志成为科学家的人,要有强大的研发驱动力。 “我们应重新制订初级学术人员和临床工作人员的关键绩效指标(KPI),以勉励他们更积极地参与研发。在评估他们是否获得终身职位或进行其他工作表现评价时,应该把他们将科研成果转化的能力都考虑在内。”
然而,工作并非只是日以继夜地待在办公室或实验室,跟合作伙伴一起享乐同样重要。许先生随即回想起最近一次参与HKLSS的活动,他在舒适轻松的氛围下与同侪交流,享受着实习生手工酿造的蜂蜜杞子啤酒: “我很感谢HKLSS邀请我参加那次聚会,希望日后能有更多这样的机会!如果大家能在周末相聚,进行有意义的对话,讨论市场趋势,共创一个既能工作、玩乐及进行研究的社区空间,那就太好了。我们需要一个让大家分享想法及激发创意的聚脚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