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動「從零到一」的科研成果轉化
科學探究需要投入大量的時間和資源,流程離不開觀察、問題探索、設計實驗、進行測試及結果分析,無論發現是否重大,實驗室的運作都需要有充裕及持續不斷的資金來維持。這正正是泰欣資本倍寶孵化器行政總裁、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諮詢委員會成員許安頌先生能提供的:「我的工作是在本地大學發掘具潛力、值得投資的新技術,協助他們從零到一,把優秀的科研成果轉化落地。」許先生的公司是一間初創投資公司,背後獲內地CRO龍頭泰格醫藥及旗下的泰欣資本美元投資基金支持。
這位私人投資者把香港形容為「尚未開採的金礦」。他解釋:「生命科學和生物技術產業仍然處於發展初期,這意味著有大量的增長空間。我在公司以及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HKLSS)的使命,就是要發掘這些珍寶,並琢成大器,將它們推向市場。」
許先生跟旗下管理的公司合作無間,發現他們現正面臨同一個挑戰 —— 人手招聘。「我多希望能在HKLSS的人才庫物色具備合適技能的專才。然而,卻發現到某些技術層面出現了供求錯配。其中一家公司想找精通GMP的專才,但市場上具備相關資歷的人選不多。另一方面,香港有許多對生命科技投資感興趣的學生,但因初創產業尚未成熟,又未能吸納到這類人才。」
要扭轉人力資源錯配,著力孕育人才是關鍵。像以吸引、培育及凝聚香港人才為己任的HKLSS,全年精心策劃不同的計劃活動,為業界作出貢獻。而身為HKLSS諮詢委員會成員的許先生深信:「隨著HKLSS持續培訓人才,人力資源的供求將逐步上升,最終達致平衡,滿足市場所需。」
許先生注意到本地人才缺乏實戰經驗,這或會削弱他們的競爭力。他指出,創業是一個可行的選擇:「你定要自己試試,結果要麼失敗,要麼成功。只有親手去做,才會學到東西,而那些技能是課堂無法教到的。」
對很多人來說,失敗乃成功之母,而這諺語很適合去形容許先生的創業故事。他分享道:「我讀大學時跟幾位教授共同創辦了一家公司,當時我什麼都不懂,四處碰壁。幸好最後都排除萬難,令公司成功上市,這一切都是從經驗中學習得來的。」
許先生目前的公司是為初創企業提供資金。有趣的是,失敗仍然成為日常工作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預計有不少初創公司會經營失敗,但總有一些會成功的,而這些成功者將會成為香港未來的基石。」
除了鼓勵要有試錯精神,他也強調有志成為科學家的人,要有強大的研發驅動力。「我們應重新制訂初級學術人員和臨床工作人員的關鍵績效指標(KPI),以勉勵他們更積極地參與研發。在評估他們是否獲得終身職位或進行其他工作表現評價時,應該把他們將科研成果轉化的能力都考慮在內。」
然而,工作並非只是日以繼夜地待在辦公室或實驗室,跟合作夥伴一起享樂同樣重要。許先生隨即回想起最近一次參與HKLSS的活動,他在舒適輕鬆的氛圍下與同儕交流,享受著實習生手工釀造的蜂蜜杞子啤酒:「我很感謝HKLSS邀請我參加那次聚會,希望日後能有更多這樣的機會!如果大家能在週末相聚,進行有意義的對話,討論市場趨勢,共創一個既能工作、玩樂及進行研究的社區空間,那就太好了。我們需要一個讓大家分享想法及激發創意的聚腳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