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日报 2021年2月16日)— 科学传播(Science Communication)对港人来说较陌生,但在过往30、40年,它都是欧美国家关注的课题。科学传播在科学的生态系统中担当重要的一环,目的是把深奥难懂的科学知识,转化成准确、简单易明的生活资讯,让社会大众认识科学的同时,建立理性的态度去思考与讨论科学研究。
获社会认同 增本地科技实力
当全民科技素养提升,掌握科学基础知识、关注日常生活的科学应用、了解科学与社会的相互影响,政府推行相关政策也较易获社会支持,而科学家在开拓新的科学研究时,更容易获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长远有助增强本地的科技实力。
相比起英美,甚至中国内地的「科普」推动,香港的科学传播仍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推动科学传播需要科学家的充分参与,但也不能完全依赖他们。要完善整个生命科技产业的生态环境,肯定要靠多个持份者,如大学、研究生、政府、活跃的专业组织、投资者等支持配合。
推动公众参与 研究更贴地
更重要的是,不少本地领先科学家的强项都是做研究,他们需要专业的科学传播专才推动公众参与,把他们研究的过程、遇到的困难,跟公众沟通,让自己的研究更贴地,而学校、大专、非牟利组织及专业青年机构,都扮演了这个角色。
以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为例,每年都举办师友计划、实习计划、生命科技或科学传播相关的工作坊、研讨会或对谈系列,本年3月更会跟一所本地大专院校合办课程,由专家引领学员探讨科技传播的技巧及相关议题,未来亦会举办更多讲座、工作坊、与科学家共晋午餐等活动,为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出一份力。
撰文:黄槿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执行总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