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 2021年12月14日) — 近年本港多家生命科技初创突围而出,部分甚至有机会变独角兽,港交所修改《上市规则》引入18A章,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香港成为全球生物科技第二大集资市场,生命科技更炙手可热。
不少香港青年人有意投入生命科技行业;另一方面,香港发展生命科技也须更多生力军,多位知名生命科技投资者和研究人员共同创立“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Hong Kong Life Sciences Society,HKLSS),在港构建生命科技生态系统,成功举办了两届师友计划,最近第三届师友计划反应热烈,收到200份申请,反映时下青年人,不少有意投入生命科技行列。
师友计划导师和学员,在整个计划会进行三至四次会议;导师根据学员喜好,优势和发展需求以及技能,价值观和兴趣,为学员提供相对应的职业发展建议。 HKLSS多次导师总结过去经验,师友计划可有效为本港配对人才,促进行业的发展。
善觅行政总裁施明耀参与了上次的师友计划,他指对生命科技行业而言,最重要资产是人才,因此非常支持计划。
助青年人认清发展路向
不过,青年人对于事业的期望和现实,始终可能一定落差。 HKLSS师友计划的优点,在配对人才方面,有非常好效果,青年人更清楚未来发展路向。他说,青年投身事业的时间宝贵,一旦错配,可能白费数年光阴,对本身职业生涯,或者培养的雇主,两者都有相当大的损失,师友计划令青年人重新认识自己,生命科技企业就能更凖确物色人才。
“参与创科优点为发展空间很大,有不少岗位可供发挥,例如外地出差甚至会晤企业高层,不过创科失败率极高,必须有心理凖备。”施明耀说。
科学园初创倍灵科技的行政总裁梁立慧,是本地大学培养的科技人才,并成功创办了生物科技企业。梁立慧以过来人身份,总结本身经验,令青年人对前途有更凖确的期望。她该为此计划也帮助更多有志于研发的青年人,可以留港发展。
梁立慧回忆,她自己2005年博士毕业之后,约7成毕业生选择离开香港,实在令人惋惜;不少同学进入专上教育,她则进入研究机构,转而发展创科。
近年,香港创科氛围改变,更多年青人考虑在港发展,创科发展迅速,但过程不是一帆风顺,青年人要有心理凖确,才能从创科发现更多可能性。
梁立慧形容,师友计划的工作有点像将年青人想法,从火星拉回地球,更确切认识未来在行业的发展,同时意识到未来挑战。但她以为也要改变青年人父母,对于生命科技行业的看法,才有望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行列。
有利行业长远发展
香港科技大学生命科学部副教授张晓东博士,则为本港少数从事衰老机制研究的学者,以寻找藏在人体内的衰老因子,寻找出生物标记,研究处全球前列地位;他说师友计划可以帮助青年人更认识自己是否在科研有长远兴趣,加入后才能持之有恒,事业有成。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执行总监黄槿说,除了生命科学本科学生,近期甚至医科毕业生也参与计划,显示青年人对科研兴趣渐浓,有利行业长远的发展。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的师友计划导师,不少是业界精英。第三届有超过50名导师及80多名学员,参与计画导师除以上数位;也包括梁锦松、南丰行政总裁张世成、毕马威中国新经济市场及生命科学主管合伙人朱雅仪等。
此计划开放予所有年满18岁,修读生命科学或相关学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毕业生或就读非生命科学,则按个别情况考虑。按照学员背景及意愿,在管理顾问、数据分析、初创企业、研发、医疗保健、投资及金融、法律及法规以及非牟利组织等范畴中与精英导师作出配对,以获最适时咨询及指导。每位导师将会与不多于两名学员配对,并定期与学员进行会议,分享经验与心得。上述师友计划正进行甄选,明年1月举行启动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