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 2021年12月14日) — 近年本港多家生命科技初創突圍而出,部分甚至有機會變獨角獸,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引入18A章,允許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赴港上市,香港成為全球生物科技第二大集資市場,生命科技更炙手可熱。
不少香港青年人有意投入生命科技行業;另一方面,香港發展生命科技也須更多生力軍,多位知名生命科技投資者和研究人員共同創立「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Hong Kong Life Sciences Society,HKLSS),在港構建生命科技生態系統,成功舉辦了兩屆師友計畫,最近第三屆師友計畫反應熱烈,收到200份申請,反映時下青年人,不少有意投入生命科技行列。
師友計畫導師和學員,在整個計畫會進行三至四次會議;導師根據學員喜好,優勢和發展需求以及技能,價值觀和興趣,為學員提供相對應的職業發展建議。HKLSS多次導師總結過去經驗,師友計畫可有效為本港配對人才,促進行業的發展。
善覓行政總裁施明耀參與了上次的師友計畫,他指對生命科技行業而言,最重要資產是人才,因此非常支持計畫。
助青年人認清發展路向
不過,青年人對於事業的期望和現實,始終可能一定落差。HKLSS師友計畫的優點,在配對人才方面,有非常好效果,青年人更清楚未來發展路向。他說,青年投身事業的時間寶貴,一旦錯配,可能白費數年光陰,對本身職業生涯,或者培養的僱主,兩者都有相當大的損失,師友計畫令青年人重新認識自己,生命科技企業就能更凖確物色人才。
「參與創科優點為發展空間很大,有不少崗位可供發揮,例如外地出差甚至會晤企業高層,不過創科失敗率極高,必須有心理凖備。」施明耀說。
科學園初創倍靈科技的行政總裁梁立慧,是本地大學培養的科技人才,並成功創辦了生物科技企業。梁立慧以過來人身份,總結本身經驗,令青年人對前途有更凖確的期望。她該為此計畫也幫助更多有志於研發的青年人,可以留港發展。
梁立慧回憶,她自己2005年博士畢業之後,約7成畢業生選擇離開香港,實在令人惋惜;不少同學進入專上教育,她則進入研究機構,轉而發展創科。
近年,香港創科氛圍改變,更多年青人考慮在港發展,創科發展迅速,但過程不是一帆風順,青年人要有心理凖確,才能從創科發現更多可能性。
梁立慧形容,師友計畫的工作有點像將年青人想法,從火星拉回地球,更確切認識未來在行業的發展,同時意識到未來挑戰。但她以為也要改變青年人父母,對於生命科技行業的看法,才有望吸引更多青年人加入行列。
有利行業長遠發展
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副教授張曉東博士,則為本港少數從事衰老機制研究的學者,以尋找藏在人體內的衰老因子,尋找出生物標記,研究處全球前列地位;他說師友計畫可以幫助青年人更認識自己是否在科研有長遠興趣,加入後才能持之有恆,事業有成。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執行總監黃槿說,除了生命科學本科學生,近期甚至醫科畢業生也參與計畫,顯示青年人對科研興趣漸濃,有利行業長遠的發展。
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的師友計畫導師,不少是業界精英。第三屆有超過50名導師及80多名學員,參與計畫導師除以上數位;也包括梁錦松、南豐行政總裁張世成、畢馬威中國新經濟市場及生命科學主管合夥人朱雅儀等。
此計畫開放予所有年滿18歲,修讀生命科學或相關學科的本科生及研究生,畢業生或就讀非生命科學,則按個別情況考慮。按照學員背景及意願,在管理顧問、數據分析、初創企業、研發、醫療保健、投資及金融、法律及法規以及非牟利組織等範疇中與精英導師作出配對,以獲最適時咨詢及指導。每位導師將會與不多於兩名學員配對,並定期與學員進行會議,分享經驗與心得。上述師友計畫正進行甄選,明年1月舉行啟動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