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岛日报2022年10月10日) — 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及应用的关键一步,香港在这方面已积累数十年经验,尤其在第三、四期的临床试验方面,具有相当雄厚的实力。第一、二期较原创性的临床试验则相对较弱,需从后赶上。
第一及二期须从后赶上
目前本地进行的临床试验约有六百多个,包括新冠药物测试、癌症药物的第三、四期临床试验等,但也有许多并非药物试验,而是测试病人对某种治疗的反应或睡眠质素。基本上,香港任何一家医院只要经过审批,就可申请做临床试验中心。现时全港只有四家医院获得国家药监局认证,开展获当局批准的药物临床试验,包括港大教学医院玛丽医院、中大教学医院韦尔斯亲王医院、香港眼科医院和养和医院。
临床试验可分为四期,而香港这么多年来主要做第三、四期试验,很少接触第一、二期。原因何在?因新药初期的研发,大多需要大学医学院的支持合作,而香港目前较缺乏相关人才。如果能有多一些像袁国勇教授那样勇于探索、敢于尝试的科学家参与,相信可取得更大突破。政府或需投放更多资源,在大学培育更多具备创新质素的年轻医生,勇闯药研之路。
年轻人投入研究工作时,也应落实负责任的研究行为。大学会教授学生研究应有的伦理态度和宗旨,为求更好地提升新一代的专业操守。同时,伦理委员会和技术委员会将根据国际标准去审批试验版本,以保障病人的利益。香港在这方面的表现,一直备受国际赞誉。
以病人利益为先和健康公平,是药物临床研究精神的基石。健康公平(health equity),即人人都拥有平等活得健康的权利,生病时可获得合适的治疗,换言之,药物的价格不能远超大众可负担的范围。除了聚焦药物的销售外,我们更加要推广第一、二期临床研发,好让大家了解整个药业的初心。
香港的药物临床试验研究实力在国际上享有盛名,提交的数据也获得国际认可。如果香港想要成为国际创科城市,第一期至第四期的临床试验是缺一不可的,否则香港就难以发挥创新精神研发新药。因此,笔者十分支持在这方面要投放更多资源。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HKLSS)一直推动生命科学发展,日后可加强灌输年轻学生有关临床研究的精神和理念,多向政府进言,进一步推动本地医药产业和生物制药业的长远发展。
撰文:李康善教授 香港中文大学协理副校长(创新及企业)、香港生命科技青年会咨询委员会成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