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2023年1月2日) — 全球的金融市場正在經歷疫情後的衝擊,包括歐美的高通漲、高能源價格、歐美央行持續加息和收緊貨幣的政策、內地經濟增長明顯放緩,加上一些地區性及國際性的不穩定政治因素。香港作為一個國際金融中心,雖然受到影響,但隨着美國加息和投資相關活動的成本增加,長遠來說,整體的金融體系和銀行體系仍然非常穩健。香港的金融基建長期保持穩健及高效,如能善用這股巨大的優勢去發展生命科技,機遇定必無限。首先,香港是亞洲最大的私募基金及對沖基金的營運中心,也擁有一個自由開放的營商環境。全球的一百大銀行,約四分三都在香港有業務,聘用超過10萬名員工。而全球一百大投資者資產管理公司,有七成都在香港設分公司;這些金融機構其實可為生命科技人才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
香港修讀生物科技或醫學的人才不少,他們或以為,畢業後只能做醫生或在大學做研究,但其實出路可以很廣。他們可考慮在跨國藥廠做市場規劃,或在投資機構做一級或二級市場的投資分析,甚至先做科研工作,其後再試行創業。
促進跨界合作及技術併購
另外,政府可着力改善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投資者之間的關係,從而促進跨界的合作及併購的活動。因為香港的醫藥管理更接近歐美,一直以來吸引許多想進入內地市場的跨國藥企,選擇香港為落腳點。
而不少生命科技企業,特別是內地及東南亞龍頭企業,也視香港為最理想融資及上市地方。當這些企業的管理層來港,就可為他們提供跟其他管理層與投資者交流的機會,這將有助香港發展成跨國生命科技公司在大中華地區的市場研究和策略中心,同時也有利於長遠的人才培育和新企業的產生。
近幾年,內地陸續有政策推出,如允許一些在香港認可、但未在內地批准的藥物及醫療器械,在大灣區部分實驗點或實驗醫院進行實驗使用。這都為本港的科研人才及創新企業提供一個更大的市場,同時吸引內地公司跟香港公司更多無縫合作。
生命科技行業其中一個特色,是對前期投資和融資有非常大的需求,尤其是科研臨牀階段。政府及業界可深化投資者與學術研究界的合作,從而去幫助有潛力的研發人員及創業者,更早獲得公司或項目的資助。而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在這方面,也可為科研人才、生命科技公司投資者和學生提供一個有效的交流平台。
雖然香港的金融基建具有極大優勢,但要進一步發展生命科技,還需要繼續保持高度投入與開放,並要成為國家與國際間的重要橋梁。
撰文:蔡劭暘女士 南豐生命科技總監、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夏季實習計劃參與僱主及師友計劃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