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2022年12月12日) — 香港人的鼻咽癌發病率,是全球平均的5至6倍,這或跟基因及飲食習慣有關。由於部分早期病徵如鼻塞、頭痛、聲音沙啞、耳鳴等,與感冒或鼻敏感相似,八成患者在確診時已屆晚期,而鼻咽癌更是20至44歲年輕男士的頭號癌症。
眾所周知,癌症是愈早發現、愈早治療,存活率就愈高。中大醫學院副院長盧煜明教授及其團隊,早在1997年已開始對鼻咽癌檢測進行研究,最終花了20多年時間,首創以次世代DNA測序技術(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進行早期鼻咽癌篩查。簡單來說,此技術可透過抽血準確找到受檢測者的血漿裡是否帶有鼻咽癌特徵的DNA,而且靈敏度高,假陽性率低,有助以無創方式,盡早識別一班未有明顯病徵的早期鼻咽癌人士。
盧教授與團隊研發出技術後,再於2013至2016年間進行了一項涉及2萬人的「血漿DNA」鼻咽癌篩查研究。最後,在約兩萬名無病徵的研究參加者中,共找到30多人罹患鼻咽癌,當中有七成屬早期,即第一、二期。此項研究結果證明血漿DNA分析能準確地診斷出早期鼻咽癌,而且能有效將鼻咽癌發現的期數由晚期推向早期,從而大幅改善死亡率及發病率。
及早發現降死亡率
事實上,癌症篩查在世界各地已愈趨普及,同時受到政府政策及資本市場的關注。數年前,中國內地已有不同專家提倡提高若干主要類型癌症的篩查率。今年的《「十四五」國民健康規劃》再次強調預防的重要性,並提出要多渠道擴大癌症早篩、早診、早治的覆蓋範圍。近年英國NHS和癌症篩查獨角獸Grail,也成功招募了14萬人進行早期癌症篩查的研究。美國拜登政府也重啟了「癌症登月計劃」,目標在未來的25年,把美國的癌症死亡率減少五成。可以看到,不同國家都朝著這方向走,籌劃如何善用早期癌症篩查去降低死亡率。
對於早期癌症篩查的起步及創新技術,香港並不落後於人。然而市民大眾在這方面的關注度較低,尤其是鼻咽癌,他們不太認識,甚至以為只有長者或長期吸煙才有機會患上。如要令早期癌症篩查在香港普及化,相信仍需要政府及各方緊密合作,加強相關的教育宣傳。
我們作為一家開發早期癌症檢測技術的初創企業,積極透過跟醫療機構、非牟利機構、專業協會、保險公司及不同企業的人事部等合作,舉行活動與講座,加深大眾對鼻咽癌的認識。同時也透過成為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夏季實習計劃的僱主,讓年輕人親身參與相關的市場研究及分析工作,加深對癌症篩查以至整個行業的了解。
筆者一直都很看好這個行業,除了饒富意義,癌症篩查都是世界各地較關注的趨勢,而在科技方面,目前已逐漸發展至一個較成熟的階段,國內外領先企業亦相繼在前瞻性驗證階段取得突破,鼓勵各位懷有熱誠的年輕人,考慮投身這個行業,以知識與技術,共同守護大眾的生命健康。
撰文:李嘉文女士 得易健康副總裁、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夏季實習計劃參與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