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島日報2023年1月9日) — 一個健康的企業,應該有三分一的員工是從外部招聘,三分二是內部培養。但以目前的生命科技行業來說,我發現是倒過來的。前一段時間,因市場太熾熱、太缺人,不少生命科技企業的員工都被外部的機會吸引了,紛紛跳槽去其他公司。很多企業的CEO跟我說,人才嚴重流失這個痛點,令他們每晚失眠。
招聘時只聚焦技術經驗
因為大部分生命科技企業的創始人或高層都是科學家出身,所以第一次要管理這樣大問題的團隊,是很具挑戰性的。加上很多企業過份着重技術和產品管綫,在架構、激勵機制和績效管理方面比較缺失。這導致很多員工覺得,自己在公司的發展前景不清晰。
另一個導致員工未能跟團隊走得更遠的原因,是企業在招聘時,只聚焦技術、經驗,忽略了員工的文化、價值觀是否跟企業一致。因此,他們需要人才諮詢公司的協助及賦能,聘用認同企業願景的人才,同時改善內部和外部的溝通技巧。企業把優秀的人才招了回去後,還需營造一個能讓員工發揮所長的場景,以及良好的企業氛圍,提升團隊的凝聚力,讓大家產生認同感、使命感和成就感,才能長遠地留得住人才。
銷售推廣職位需求仍大
現時,生命科技企業對於銷售和市場推廣的職位,仍然有很大需求,尤其是以患者經歷為核心的研發或推廣。此外,專科護理、研發營運及數字化轉型的職位,需求也在增加中,這些都是跟企業的升級換代、進一步國際化的發展有關。
目前企業較希望聘請的,是擁有研究生學歷(尤其是生物科技、生物醫學及生物化學),又曾在大企業受過歷練的人才。具備跟細胞治療、AI研發及創新專利等相關的專業技能,也很受歡迎。但是這些都是專家型人才,我們未來的三至五年,更需要的是一些管理型的複合型人才,能夠進行跨部門及國際化的管理工作。
很多企業其實也很看重員工的領導才能及管理能力,例如面對不確定性時的容忍度、是否有主人翁精神、了解自己的不足,主動找機會學習,而不是被動地等待別人給予指示。對香港的年輕人來說,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便是一個很好的平台,不但讓他們認識行業的標準在哪裡,同時給他們一些實習機會、願景,以及跟CEO建立聯繫的機會。
展望未來十年,因為有老齡化及健康的需求,生命科技行業一定會發展得更快速。我跟合夥人在年初成立公司,就是希望能幫助中國的創新企業,甚至轉型的民營企業,培養並留住更多國際化的人才,將來做出更多優良藥品,讓大眾活得更健康。
撰文:何江穎女士 博才康濟創始人兼行政總裁、香港生命科技青年會諮詢委員會成員